8887725
新闻资讯
他曾是郭沫若随行俄语翻译 如今写诗出书快意生活
来源:本站    录入:2018-8-21
“天若有情天亦老,人间正道是沧桑。”84岁的范选贵从1993年退休至今,一直在作诗、写书,先后出版了《哲理诗选集》、历史叙事长诗《乞丐当上皇帝》、《风云女皇》等诗作,最近出版的《范选贵诗选》则是由几本作品精选集结而成的第四本书。
“人不学习要落后”范选贵常常这样说,同时,也用自己不懈的学习和创作来实现他最快意的退休生活。
曾任郭沫若随行俄语翻译
范选贵出生于1934年,湄潭县人。大学毕业后曾任四川《川东报》、《四川日报》记者,1956年5月,由于工作需要,范选贵被调往北京中国科学院工作。当时考虑到与苏联密切接触的需要,范选贵被安排跟随苏联语言学家瑟米尔·切尔里萨诺维奇·费道洛夫进修俄语。
经过不断磨练,学习了两年俄语的范选贵,当上了享誉国际的大诗人、大作家郭沫若的随行俄语翻译。当时的郭沫若为中国科学院院长,接见外宾较为频繁,尤其是接见前苏联各方面的专家。
 
他曾是郭沫若随行俄语翻译 如今写诗出书快意生活
范选贵在客厅向记者展示出版修订稿
一首唐诗,开启范选贵的写诗生涯
在一次送别前苏联专家的宴会上,郭沫若热情洋溢地发表了简短的致词,致词刚毕,他口若悬河,随即背诵唐诗一首:《金陵酒肆留别》。在座的几个翻译面面相觑,由于不知该诗历史背景,并且还需要理解郭院长用此诗所表达的对客人的感情,要翻译成俄语,实属困难。
在郭沫若解释后,范选贵等人流畅地将诗翻译出来,事后询问郭沫若翻译得如何,郭沫若用四川话脱口而出:“犹如吐枇杷籽,很好。”也正是因为这一次经历,范选贵总设法请教,在谈及诗词歌赋时,郭沫若滔滔不绝,如行云流水一般。郭沫若所作《女神》、《星空》、《瓶》等新诗,也都吸引着范选贵。
谈到写诗的“秘诀”,郭沫若告诉他们,“在枕边放一叠纸片、一支铅笔、一觉醒来,枕边又多了许多诗意。”范选贵对新诗的兴趣,由此萌芽,随之一发不可收拾。
20世纪50年代后期,中国科学院昆明分院成立,范选贵被调往昆明。1961年春,范选贵同在工作中认识的中科院昆明植物研究所研究员置办了几件家用,非常节俭地在昆明结了婚,并很快有了一个女儿。
一晃几年过去,女儿也四五岁了,原本幸福的家庭遭遇了“文革”的冲击。范选贵告诉记者,当时他被关进潮湿又阴暗的牛棚,原因是岳父曾在海外任职,因为这“海外关系”,便被强行代办了离婚手续。昔日写的诗文,也在“文革”中羽化而飞天,连学术文章及翻译文章都难逃厄运。
“我前妻多年前已从昆明移居香港颐养天年。”被离婚后,范选贵于1977年回到遵义任教,1993年退休后便开启了写诗生涯。
“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
1993年退休后,范选贵便住到了毛主席旧居后靠山的红砖房中。在当时,红砖房算是“豪宅”,但与现在的楼房相比,实属“陋室”,面积也不过五、六十平方米。
 
他曾是郭沫若随行俄语翻译 如今写诗出书快意生活
范选贵向记者展示手稿
一面沙发、一张电暖炉、一张四方小茶几便是范选贵家的客厅,连地面都是水泥地,而非地板;一个衣柜、一张写字台、两张单人床便是卧室。“天冷了我就在电暖炉上写作,不冷的时候就在卧室的写字台上写作。”记者注意到,电暖炉上正放着剧作家曹禺的代表作《雷雨》及《日出》,“刀不磨要生锈,人不学要落后。”范选贵告诉记者,自己就是在不断地学习中坚持写作的。
住所虽简陋,但范选贵认为,“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范选贵就是在这样的居住条件下,坚持写作了14年,孜孜不倦。
范选贵先后通过中国文化出版社出版了《哲理诗选集》、讲述朱元璋的历史叙事长诗《乞丐当上皇帝》、讲述武则天的历史叙事长诗《风云女皇》,通过光明日报出版社出版的《范选贵诗选》等作品。原遵义地区文联党组书记赵进争曾评论道:“范选贵的《哲理诗选集》,是黔北大地上开出的一束奇葩。”
范选贵告诉记者,目前第五本“名人传记长诗”正由贵州作家协会在联系出版,第六本长诗也正在撰写中。
由于范选贵不会用电脑,只能先写手稿,而后通过打字员制成电子版,再剪下来粘贴到手稿本上。记者在采访时见到了那些贴贴补补的手稿,虽然手稿本不大,但一眼让人感觉他付出了很多心血。
“谁道老骥岁月久,枫叶赤红仍依旧。”这是范选贵致敬当前生活而作的《老骥吟》中的一句,“谁道”、“仍”这些字眼无不透露出他不服老,以及对美好生活的热爱与追求,让人不禁心生敬意。
 
分享到: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