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翻译公司金桥翻译了解到1956年8月,5个匈牙利留学生来到北京,18岁的姑兰是其中最小的。在北大中式小楼10平方米的双人屋里,姑兰开始了她的语言专修班留学生涯。
开学后的第一个学期,姑兰每天练汉字,至少要背六七个小时的课文。3个月后,姑兰就可以用中文进行简单的表达。1958年秋从专修班毕业后,姑兰进入北大中文系学习,1963年毕业并获得文学学士学位。
1958年,姑兰的父亲,一位知名的匈牙利数学家、计算机专家,应中国科学院数学研究所邀请来北京讲学。一天,一些中国学生到姑兰父亲所住的宾馆拜访,恰巧翻译不在,只得由姑兰临时担任翻译,这是她第一次做口译。那时的姑兰还不了解汉语的奥妙,以至于把“家书”翻成了“家里的书籍”,把“见效”与“见笑” 混在一起,闹了笑话。
1965年回到匈牙利后,姑兰参与口译的机会增加了。有次她为黑龙江中医院的教授与匈牙利大夫做翻译,他们讨论的是中医,医学专业词汇还混搭古文——中医经常用文言词汇描写症状,西方大夫则用拉丁文。比如,“不得卧”如果翻成“躺不下”就错了;“七角风”并不是几何学名词,而是一种万能药。
相比口译,姑兰更专注于文学翻译。1903年,匈牙利出版过一部《世界文学史》,书里介绍了元杂剧《看钱怒》。姑兰在图书馆找到了《元曲选》的原文,并且翻译了这出戏。后来她又选了两部元曲翻译,并于1978在欧洲出版社成功出版《元杂剧三篇》。此后,姑兰出任欧洲出版社编辑,编辑东亚文学作品和中国古典文学名著。这时,她开始注意中国当代文学,比如孙犁、王蒙、冯骥才、残雪、韩少功、铁凝等作家的作品。上世纪80年代,在匈牙利出版长篇小说有些困难,她只能选择在各种文学期刊翻译短篇,同时介绍中国文学发展情况。
上世纪80年代,王蒙带着中国作家代表团来到匈牙利,并访问了欧洲出版社。王蒙的小说在匈牙利很受欢迎,通过王蒙的介绍,姑兰了解到山东作家群等中国当代文学现象。
1985年,姑兰应人民文学出版社之邀来到北京。她订购了一些文学期刊,以了解最新的中国当代文学作品。此后,她在《世界文学杂志》发表了以短篇小说为主的许多翻译作品。从1990年开始,姑兰在匈牙利多所大学教书。她在塞戈德大学给文化历史系的学生讲授《中国文化特点》;在米什科茨大学,姑兰教授汉语和中国文学,课程里有鲁迅、老舍等姑兰熟悉的作品,这让姑兰回想起自己在北大读书时的岁月。
从欧洲出版社退休后,姑兰在布达佩斯罗兰大学教授《中国传统戏曲与元杂剧》和《中国当代文学》两门专业课。
姑兰说:“我相信书籍的意义不会因电视、电脑的广泛传播而衰落。我相信书籍不但有璀璨的历史,更有光明的未来。我今年80岁了,还想再为这特殊的使命多干一些年。”
※人物简介
姑兰,匈牙利翻译家,匈牙利文学翻译协会会员,长期从事中国文学研究、讲学和翻译工作,对中华文化在匈牙利的传播起到了积极作用。著有《中国戏剧与匈牙利舞台》《中国古代科考制度》等;代表译著有《西游记》《道德经》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