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887725
翻译学习
莫言:翻译家对文学作品要“吃透”
来源:本站    录入:2018-8-17
【解说】北京时间8月14日,来自英国、德国、俄罗斯等国家的38位汉学家与莫言、贾平凹、刘震云等50多位中国作家齐聚贵州省贵阳市,参加第五次汉学家文学翻译国际研讨会。
【解说】莫言的到来,立即引起了很多外国汉学家的关注。在分组讨论会上,作为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的莫言一开口就“语出惊人”。
【同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刚才我听(刘)醒龙叫罗季奥诺夫,叫起来怎么这么困难。以后叫小罗,可以。那我就叫小罗。你看,这就是把一个外国人的名字进行一种中国化的处理。反过来,中国的某一作家也完全可以翻译成很长的外国名字。麦家可以翻成什么?麦家洛夫,麦家洛夫斯基,麦家基洛夫斯基。
【解说】莫言以轻松幽默的方式开启了他对文学翻译看法的发言。莫言认为,文学翻译是每一个作家面临的最严峻考验,翻译家和作家之间进行着一种语言的搏斗。
【同期】诺贝尔文学奖得主 莫言 我一直希望翻译家能够首先对他要翻译的这个文本,吃透。这个吃透,就是一句中国话。翻译成外国话,我估计难度也挺大。吃透就是说,你读得非常非常熟,熟得仿佛是你写的一样。不但读出了,吃透了,了解了它表面上要讲的东西,而且还应该理解这个作家没用语言直接地表述出来的潜台词。如果对一个文本熟到这种程度,那我想,要翻译好它绝对是建立了一个牢固的基座,有了一个可靠的前提。
【解说】来自俄罗斯的汉学翻译家罗奥季诺夫向莫言表达了他对“吃透”两个字的理解,他说,作为语言决斗另一面的代表,翻译家应该多吃透。
【同期】俄罗斯汉学家 罗季奥诺夫 我现在正在想这个吃透要是译成俄文要怎么说?我想到一个词,但是它又要再译成中文,应该不是吃透,而应该是啃透。啃透,啃透才比较恰当。所以我认为吃透,(翻译为)啃透,还可以喝透。因为它这个过程除了吃应该也有喝。
【解说】在当天的交流中,多位中外汉学家进行了发言,对于莫言提出的“吃透”一词,成为了大家交谈的一个高频词汇。莫言表示,文学翻译是一件挺不容易的事情。翻译家要把最准确地表达文学作品的原意作为自己的最高追求。
赵万江 贵州贵阳报道
责任编辑:【唐伟杰】
 
分享到:
 
官方微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