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翻译公司金桥翻译 一、语言形式正确、兼顾表达习惯差异。
中译英是上海高考英语卷特有的题型,属于书面表达能力。《考试说明》中表述为“能运用所学的语言知识译出正确通顺的句子”。
翻译命题经历了近20年的演变,近年来有个明显的趋势,不但检测词汇和句型的积累,更多还要关注“中英文书面表达的差异”。
我们一般认为:能写出对应词语、句子结构没有大问题、不遗漏信息点,这是基本功;而“中英文表达的差异”是较高层次的要求。但事实上你会发现,能够轻松拿到满分的句子越来越少了。
以往我们看每年试题的难度变化,比较关注题组的第一句。一般这句都属于“送分”,但是比较一下就会发现,最近几年的“第一句”也常常是“暗藏杀机”。
下面两句是近三年的翻译第一句(17、18来源于考生回忆):
【2018】她们中间谁有可能担任过排球教练?(may)
【2017】李雷宁愿受罚也不愿说谎。(would rather)
【2016】我真希望自己的文章有朝一日能见报。(hope)
穿越一下,我们再对比一下那些年的第一句:
【2011】你为什么不在网上订票? (Why)
【2010】这本杂志花了我20多元。(cost)
【2009】网球运动在上海越来越流行了。(popular)
二、套路上看基础、招式上看能力
能否看出:相比过去,句子中涉及的“坑”多了。为什么这么说呢,可以把解此类题的能力,具体为两个:套路和招式。
所谓套路是死的,是句子符合对应的、基本的框架。例如“有可能担任过”,这句的基本套路就是考may have done;“宁愿……也不……”考would rather (do)than (do);“为什么不”考的是Why not或Why don’t you;“花了我20多元”考的是cost sb. (money)这个句型……从这点看,第一句都是考基本“套路”。
如果我们把“套路”看作句子主要得分点,那么第二、第三得分点,我们可以被称为“招式”。这样对比一下,你就会发现奥妙了:近年的这几个句子,套路没新意,但是暗藏的、变化的招式多了。
例如这句:她们中间谁有可能担任过排球教练?这句话要得满分还是小有风险的,相信更多错误会出现在“她们中间谁(who among them)”、“担任(be或者work as)”。又如17年这句:“受罚(be punished)”和“说谎(tell a lie或lie)
而再看前些年的句子,基本上“套路”抓到了,其他没啥问题——你记住“book tickets on line”、不要拼错了magazine……就够了。
我们不妨再看看标志“区分度”的最后一句。
【2009】过了三天她才想起把雨衣忘在语言实验室了。(remember)
【2011】如果能找到任何适合你的学习方法,你的学习效率就可能明显提高。(whatever)
【2016】我阿姨苦读四年之后获得了文凭,那一刻她欣喜万分。(The moment…)
【2018】在这个村落里人们通常每餐就吃八分饱,这个健康的饮食习惯最初是为了应对食物短缺的困境。(until)
还是一样的道理:“套路”相对比较容易抓住——只要你英语不是那么烂;但是这个中间的各种坑、各种招式变幻……似乎不是一个“勤奋”就能搞得定。换言之:死记硬背、多刷题多思考固然重要,但是你想要分分必争,真的难于上青天。
你和学霸学神的差距在哪里?为什么你总觉得自己少了点“悟性”?
三、在形式和意义之间建立“强联系”
其实语言谈不上什么悟性。
我们把“学会”看作一个小目标,达到这个目标,拼的是学习态度、时间精力投入,简单说,你就是死记硬背认真做题,都能达到——转化成分数,你拼杀的空间就在90——110之间。
那么怎么突破这个110的上限呢?那个更高的目标是什么?怎么达到?这就是一定的“自动化”程度。(这是描述外语学习水平的一个术语,简单说,就是在真实场景中,能够不假思索地、本能地用外语做出反应。举个例子:你身在英语国家,别人帮了你,相信你“Thank you”脱口而出;但如果你想问一个关于“盲鳗亚纲”的问题,估计还得想想Anguilloidei这个词怎么读。)
所以说,翻译,真正要做到形式正确、同时还能应对表达习惯的差异,这就需要在语言形式(词汇语法)和意义之间建立“强联系”。要建立这个“强联系”,下面三步——特别是第三步——是不可少的。
第一步是记忆。通过各种练习反复强化记忆。例如一看到cost马上就能想到sth. cost sb. + money;或者it cost me ……to buy sth.
第二步是调适。在大量的泛读中,训练自己的应变能力。例如“见报”,意思是在报纸上发表(be published in the newspaper),也可以是hit the newspaper。
第三步是应用。看到、想到任何场景,积极联系到对应的表达形式,不知道的马上google it。例如“八分饱”是leave off with an appetite而不是80% full。
四、作业练习如何做到事半功倍。
说到这里,就要讲讲翻译练习(作业)怎么做才更有效。一般我们做这类作业(或者测试和练习)之后,无非是对答案、听老师讲易错点。
例如这句话:这位专家应对变化的能力令人赞不绝口。(compliment)
大家的基本动作不过如此:
(1)关键词考点——compliment在“赞不绝口”中,答案里用be paid compliments on。
(2)其他考查点——“应对变化的能力”是ability to cope with change all the time。
但它在多大程度上提升了我们的认知和表达能力呢?
任何作业之后,还会做哪些动作,这才是关键。翻译作业之后,多做的两个动作是“变化”和“简化”。
变化:还有没有另外的结构?主要是词性、搭配、句式。比如把compliment作为动词呢,可能就是compliment sb. on sth.;能够和compliment搭配的形容词还有enormous,tremendous,great,high,massive……
简化:按照“少即是多”的原则,能否更加简练?例如:原答案中的ability to cope with change all the time,在我们记忆过的词汇中,有没有可以代替它的?Flexibility(the ability to make changes or to deal with a situation that is changing)、adaptability(people’s ability tochange their behaviour or ideas easily in order to deal with new situations)?
这个探究的过程看似time-consuming,但是它真正让我们记忆中的那些词语“活”了起来,更重要的是,它能让我们对泛读材料变得敏感。
“二八法则”再次发挥作用:
大部分学生在泛读训练的用时不到20%,而将80%的时间在各种练习册上。
在学外语的人中,只有20%做到足够的阅读,他们能得到试卷80%得分数。
本文版权属于英语周报,欢迎分享到朋友圈
后语:坚持是一种信仰,专注是一种态度!每一次您的转发,就是对我们的认同和鼓励!亲们,喜欢就积极转发吧,您的每一次转发,都是我们持续的原创动力。原创的路上感恩有您一路同行!!!
《中国翻译家研究》撰稿人名单
第四,作者团队强大:主编方梦之教授和庄智象教授均为国内翻译学界的领军人物,著作等身;参与作者既有翻译学界权威专家,也有锐意进取的后起之秀。他们共同的特点是,都对我国翻译家有过深入研究,或断代研究,或个案研究,或地域性研究、或全面研究,均有丰厚的前期成果。优秀的作者资源保证了本书内容的广度与深度。
《中国翻译家研究》(三卷本)的出版有利于充实我国高校翻译专业课程教育,充实我国学术史和教育史,对于我国的翻译史、出版史和文化史均有重要的意义。本书荣获2018年上海图书奖二等奖,入选2015年度上海文化发展基金资助项目,获得了学界和业界的肯定。
(来源:外教社)